News
手术做得再好,康复不跟上疗效也要打折!中国康复急需更大发展...
2018.02.02
导 读
用“一穷二白”形容康复医学在中国医学整体中的地位,也许并不夸张。有专家表示:在我国部分大城市,一家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治疗床位数与康复医疗床位数的比例均为1000∶0!而在国际上,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并称为医学科学领域的“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这样的反差导致我国患者的手术后的恢复效果与国外相比相距甚远。
这种“关系严重失调”的后果,很直接地体现在病人身上。相当比例的病人在治疗之后,并没有获得应有的生活质量,他们甚至以为,疾病的后遗症不可避免。有患者多年前骑自行车时摔倒,右脚踝骨折,从此走路就有点跛。病人认为这很正常:“骨折过,总会留下点残疾的。”还有一些年患者两年前做了心脏搭桥手术。虽然在术后吃了许多心肺功能恢复药,但他已无法像过去一样轻松地上下楼梯。从此变成“关在笼中的鸟。”
“其实,疾病的后遗症很多都是可以避免的。”有康复专家说,“如果能在早期接受康复训练,很多病人的功能恢复效果会非常好。”按照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任何一个临床医学学科都需要康复医生跟进辅助。做不做康复,病人的生活质量可能有天壤之别。
康复能消除很多后遗症
为什么一些比较有名的运动员都跑去国外进行手术?并不是中国的医生不能做那些手术,而是我们没有与临床医疗相匹配的康复医疗水平,结果就没有人敢给相同的骨科病例,如果没有及时跟进康复治疗,功能恢复只能到50分,而做了系统康复训练,很多人能达到100分。
(因缺乏相匹配的康复医疗,刘翔的跟腱手术只能“跑”到国外进行)
没有康复,临床医学的发展也受阻。以骨科为例,很多骨科医生能做漂亮的手术,但成果很难在国际上发表,“因为拿不出功能恢复的证据”。在国际骨科领域,比的不仅是手术的“漂亮”程度,更主要的是评价病人的功能康复状况。
很多医院不设康复病房“因为不赚钱”
有专家呼吁,不仅各大医院应该设立康复病房,而且需要建立齐备的康复医院,这是一件造福病人的大事,那为什么这样的好事各大医院却不愿投入呢?“因为不赚钱。”在医保报销目录里,康复费用的报销比例非常低,而且能够报销的服务范围也很小。
由于缺少经济支持,各大医院康复科很难发展。一些专家说:“钱是绕不过的坎,没人愿意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康复医学就陷在这种尴尬中。除了资金,康复医学也缺乏人才储备。医学院应该尽快成立康复医学系,为未来培养人才。康复是一门综合的医学学科,学生不仅要学医学知识,还要有心理学、社会学的基本训练。
康复治疗的未来
康复治疗的对象,早期多以骨科和神经科为主,随着社会需求的发展,近年来范围逐渐扩大,包括心肺疾患、癌症、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生活方式病、中老年病甚至是抑郁症、精神病等心理疾病。
目前人类死因主要是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癌症和创伤。除外急性死亡,大部分患者可以存活下来。如何提高存活患者生活质量?就有赖于康复医学发展。近代医学研究表明,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明显延长患者寿命,降低死亡率36.8%。
在脑血管意外存活患者中,积极康复治疗可使90%患者重新获得行走和生活自理能力,30%患者恢复工作。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两方面恢复者仅为6%和5%。
在癌症患者中,据统计40%可治愈,60%可存活15年。这些存活者,无疑给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负担。癌症需要在手术、放化疗之后,诸如慢性疼痛、身体衰竭、放化疗反应等,给予心理、整形、作业和物理治疗等康复措施。
在未来康复医学中,由于人类寿命延长和生命质量提高,有赖于医学科学和技术整体水平的长进,因此人类对高新技术应用会有更多期盼。人类希望应用最新前沿技术对“疑难杂证”、生活方式疾病、中老年病、骨关节病、精神心理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防治等,能提供更多实用的康复手段和解决办法。
在医学领域里引进和采用更多新技术,对传统康复医学思维和工作方式提出了挑战。随着医疗科技日新月异的整合实践,作为整合医学最重要的技巧,被思想前卫的医生接纳,并应用与临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