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康复是关键!各地方两会作出2018医疗卫生工作报告,这几项内容与康复息息相关。
2018.02.26
地方两会近期密集召开,全国31个省区市省级两会均已开幕。各省、区、市新鲜出炉的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勾勒了地方在建设、教育、医疗、就业、农业、国企改革等新图景。作为康复人最为关心的,也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卫生事业,今年的地方两会上推出了各项新措施,可谓涉及康复的方方面面。
广东省
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坚持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推进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快县级综合性医院建设和普通乡镇卫生院规范化改造,推进县镇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推动分级诊疗和基层首诊,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
上海市
深化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继续落实“1+1+1”签约服务机制。
加强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公共卫生人员队伍建设,让社区医院、家庭医生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者。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启动实施临床重点专科计划,加快建设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广泛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完善全面两孩政策配套措施,优化产科、儿科等医疗资源配置。加强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发展残疾人事业。
北京市
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每个区至少建设一个紧密型医联体,发展专科医联体。
以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为主要内容,建设市区两级互联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每个区至少建设一个紧密型医联体,发展专科医联体。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预约挂号系统,严厉打击号贩子,让群众看病更方便。实施药品采购两票制和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规范调整第二批医疗服务价格。推进以总额控制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市三级医院推广按病种分组付费。
贵州省
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应“软件”和“硬件”两手抓。
一直以来,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基层医疗机构人才匮乏,是贵州众多基层医疗机构的烦忧。基层医疗机构如何才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时引进更好的医疗设备成为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话题。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能力建设需要从“软件”和“硬件”两手抓。可通过加大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包括对口资源、医联体、“3+2”、“5+3”的培养、特别鼓励地方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建立医联体、县乡村一体化的医共体等等形式,通过医保支付、价格调整机制使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形成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通过建立优质资源下沉长效机制,鼓励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医,完成基层医院的兼并重组等方法,使医生感到在基层也能有作为,有成就感,能得到社会认可,变过去人才流动的“要我去”为“我要去’。硬件建设中,基层医疗机构尤其是县级公立医院的硬件设备更新要及时。进一步加强国产医疗设备公司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要让基层医疗机构有可能以低廉的成本、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硬件系统和人才库。
河北省
大数据在智慧医疗中大有可为
当前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智能穿戴等新兴技术催生了智慧医疗发展新思路,正在给未来医疗模式带来颠覆性的改变。从四个方面大力推动大数据智慧医疗发展:一是完善“互联网+”健康医疗架构体系。二是深化健康医疗大数据生态和个性化服务。三是引导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良性发展。四是开辟老年人医养结合新模式。深入推进医疗产业与体育健身、休闲旅游、老年教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为养老产业跨界发展铺路,逐步满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加强与北京、天津和雄安新区的联动,充分利用三地在自然环境、医疗技术、人才储备等方面的优势,推进大京津冀区域智慧养老社区的协调建设。
湖南省
推进医疗养老护理一体化。
首先,要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可通过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民办民营、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元资金投入和经营运作模式。第二,鼓励发展由医院为主、政府机构和市场资金参与的养老机构。第三,积极探索将医院改建成养老院的新途径,比如处于改制中或准备改制的中小型医院拥有专业的医疗环境与医护人员,可以改建成养老院。第四,健全社区、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常态化联络机制。一是尝试实行医疗机构对社区及养老机构的“配对服务制”,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或经费补贴的方式,使规模较大的医院能够为所在区域社区及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提供定期健康检查、上门急诊与问诊等服务;二是设立针对“失能”老人的专业化养老机构,通过政府补贴使之能够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第五,建立“医疗—养老”相结合的服务模式。通过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载体的合作,建立“医疗—养老”相结合的服务模式,切实满足老年人对“医疗—养老”服务的多元化需求。
江苏省
增加医保投入,扩大医保范围
江苏将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10元。除了增加基本医保财政补助外,还需要继续扩大医保范围。去年经过努力省政协委员的提案得以实施,把肺癌常见病靶向药物列入医保。各级政府还要加大投入,在大病的医保投入方面,还要保证减轻患者的负担。去年9月,江苏省把常见肺癌靶向药物列入医保报销范围,这类疾病患者每月的平均治疗费用也从7000元下降到2000元左右,确实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负担。今年将扩大医保范围,进一步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问题。
四川省
加快紧缺科室专业建设
基层医院尤其是县级卫生院要重视综合能力的建设和学科的建设,要重点加强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相关科室专业,以及紧缺科室专业的建设,比如儿科、妇产科、呼吸内科、康复科等。通过学科建设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从而满足群众就医需求。要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建设,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让基层医生不断获得职业成就感,愿意留在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基层医疗机构还要借助医联体和分级诊疗的“东风”,借助三甲医院资源,从大医院获得医疗技术、医疗管理等全方面的指导与支持,加速提升自身能力。
1. 医保支付方面
以往,康复被患者认为“奢侈品”、“医疗附属品”的原因就在于康复未被纳入医保项目,病人康复治疗的绝大部分费用要由病人自己买单。相比起手术等治疗费用,康复本身的费用其实不算高,但由于康复未被纳入医保项目,康复治疗就显得尤为昂贵,许多人对疾病治疗后或术后的康复治疗只能“望而却步”。医保支付的政策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康复产业的发展。
从2016年起,国家颁布《关于新增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支付范围的通知》,将康复综合评定等20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方率先将此项政策铺开实施,并且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而在此次18年地方两会上,广东、江苏、贵州等地区都将加大医保投入,扩大医保范围,无疑是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康复在医保支付上“转正”,我国“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将不再是梦想。
2.康复科建设方面
现阶段我国的康复医院以民营资本为主,占到整个市场份额的64%。一线大城市的公立三甲医院建设亦未曾完善,部分三甲大医院甚至没有开设康复科,而在二级专科医院、社区医院,除了部分专门性的骨伤科、烧伤科医院开设了康复科外,其它二级以下医院几乎“忽视”了康复的存在。即使部分基层和二级医院开设了康复科,也由于种种原因,或缺乏专业性的高素质人才、或人们重视程度不够,或医院经营不善,造成科室患者门可罗雀,结果就是康复科逐渐“消失”。而在许多三四线城市,康复科室的设置和配套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报告中,各地在医疗上都或多或少提出要加强医疗机构的硬件和软件建设,特别是四川省更提出加快紧缺科室专业建设如儿科、妇产科、呼吸内科、康复科等,这些科室长期以来因人才缺乏、劳动强度大、医院“赚不到钱”而难以开展。而此次政府特别在科室建设方面提重点,看到了三甲大医院、基层医院的人才、科室设置的问题。虽然康复科的设置不一定因为这些政策而“立竿见影”,但起码可以看到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政府的重视程度提高,未来发展前景比较光明。
3.医联体建设、医养结合、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都离不开康复。
北京、上海、广东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都在报告中提及到医联体建设,湖南等省份则重点放在了医养结合,广东则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而要推进这几项措施的实施都绕不开提高和完善社区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的问题。实际上,大部分慢性病、术后康复、产后康复等许多疾病治疗工作本身都应该在社区医院进行,但因为资源分配不均,社区医院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原因,患者都跑向三甲大医院就诊,导致三甲大医院人满为患。即使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需要大量全科医生等高素质人才,也要为其配备相应的康复治疗师、康复治疗设备等。全科医生作用在于看病和诊断,治疗还需要设备和相关人员进行,这样才能实实在在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
4.大数据将逐渐应用在康复服务上
此次河北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数据在智慧医疗中大有可为”是顺应当今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和智能穿戴等新兴技术催生了智慧医疗发展新思路,虽然现在这些技术在医疗、康复上的应用不算十分广泛,但河北省无疑是为今后我国医疗服务、康复服务的互联网发展思维“开了个头”。
众所周知,无论对于医院康复科、康复医院来讲,病源的获取仍然是非市场化的,大部分病人是从医院其它科室或从上级医院转入的。这就制约了大部分康复医院以及康复科的发展。有了大数据的支持,三甲医院、二级专科医院、康复医院以及社区医院就能连城一张网。将病人的资料导入到这张“网”当中,将更有效地引导病人就诊,更合理地分配医疗资源,这也是日后医疗、康复服务的发展趋势所在。
结语
从此次各地两会工作报告上,我们看到了各地方政府对医疗改革的决心,也从中看到许多积极的方面。相信我国未来的医疗事业、康复事业能在正确的道路上得到更大的发展。